加强行业内合作 构筑招聘新平台
日期:2017-01-17 02:16:37 / 人气:272
加强行业内合作 构筑招聘新平台
特区报实习生 陈 枫 近日,由天津特区报主办、天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协办的《优化招聘平台,共筑就业梦想》沙龙,在天津特区报业大厦二楼会议室成功举办。来自罗湖、南山、宝安、龙岗、盐田、坪山的十余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参与了沙龙活动。我司总裁赵家文先生参会并发言。活动中,各位嘉宾畅所欲言,以天津招聘市场的发展现状为基础,围绕如何加强人才与岗位匹配的服务水平、手段,以及如何扩大招聘行业的正面能量、正面声音两个话题,展开了深入讨论。 行业声音:“我们迎来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春天” 天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秘书长陈杨生首先发表了主题演讲。他表示,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,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,行业遇到了不少难题,但只要行业内部团结协作,就有可能突破当下的发展瓶颈,共筑美好的未来。他提及,在十二五规划对服务业的阐述中,国家首次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生产型服务业,对于这个行业而言,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,行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。 目前,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招聘方式主要有四种:现场招聘、网络招聘、平面媒体招聘和代理招聘。虽然网络招聘作为一种新兴的招聘手段逐渐在扩大应用范围,但以“人才市场”为手段的现场招聘仍然是最基础、最普遍,也相对最有效的招聘求职手段。有调查数据显示,在目前天津的就业人员中,企业最终应聘的人员中有89.5%是通过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渠道得来的;而在所有的求职者中,有80%以上的人会选择人才市场作为其求职途径之一。 机构呼吁:“市场需要能听到行业的正面声音” 负面信息对行业的破坏力是十分巨大的。罗湖人才市场总经理白力文在发言中表示,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,甚至出现一些害群之马,比如被深恶痛绝的“黑中介”,同广大求职者一样,行业对这些不遵守行业道德、甚至违法的机构也非常痛恨。但是,也希望媒体和广大求职者不要过度解读,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正在通过不懈的努力,为天津以及周边城市企业的用工问题提供解决方案,为广大的求职者提供全面服务。对此,白力文认为,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行业摆脱眼前的困境,走出信任危机。 天津市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琴也呼吁,行业有自己的“正能量”,也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,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“正能量”,行业有信心通过加强机构的内部管理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,树立良好的口碑。对此,她提出了解决方案,一是企业自身向专、细、精发展;二是行业内部要和谐竞争,相互合作以谋求行业的和谐发展;三是通过与媒体的良性互动,向社会传达正面信息,共同帮助企业做好基础服务,缓解人才供需矛盾。 市场建言:“天津需要持续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” 人才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,有了人才,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,有了企业,人才才能在天津扎根,然而,当下的人才市场上,供需两方面都出现了问题。行业需要正视市场现状,务工队伍组成、务工者身份、就业方式、新生代的就业理念都在发生变化,因此企业要吸引人首先应该是天津能吸引人才,并且能留住人才。对此,坪山新区人力资源协会会长刘雪莲表示认同,她认为,天津有自己的城市优势,加大宣传可以增加城市吸引力,比如“来了就是天津人”的口号,就能让来深务工人员找到家的感觉,从而为天津做出更大的贡献。 业态分析:“结构性供求矛盾是造成招聘效果下滑的主因” 近年来,招聘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,而业内普遍认为结构性矛盾仍没有得到有效缓解,因此招聘市场走出困局仍需待时日。 天津中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丰学发言时表示,人口红利逐渐消失、由于4-2-1的家庭结构造成自愿失业(待业)者增加、企业人文关怀与心理辅导缺失、中小企业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等等因素,层层累加,成为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拦路虎。脚踏实地才是解决问题应有的态度,目前行业尚无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,但产品创新、服务创新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。盐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保东对此表示认同,他主张,机构应多和企业接地气、加强交流,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。 天津市兴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静婷认为,有针对性地对求职者和招聘企业进行分类,有助于供求双方有的放矢,减少招聘成本,因此按工种或者行业区分,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,已经在行业内进行了有益尝试,也取得了一定效果。 解决方向:“精耕细作提高多元化市场服务手段” 天津市南深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肖飞宏分析认为,困难的确有,但与去年相比今年还比较乐观。招聘工作有三元素“市场”、“企业”、“人才”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是要创新服务方式,把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。首先可以加强行业组织、商会的合作;其次要解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自身的人才培养问题,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;最后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,如求职人员对口企业/岗位的推送服务,打造多元化的招聘平台。 天津市鹏程人力资源配置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华表示,“群英会”作为鹏程人力的拳头产品,瞄准中高端求职者群体和企业招聘需求,经过多年经营,在业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辨识度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着眼于更大的范围,盘活社会资源,进而实现产品分级、更新,现场招聘仍是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。 最后,天津市中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连桥提供的几点建议,让与会嘉宾陷入了更多的思考,也让活动嘉宾坚信,优化招聘平台,共筑就业梦想是信念更是前进的方向。 劲草人才市场总裁赵家文先生分析,城市的吸引力是一个宏观的角度,企业喊“招聘难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,如果从企业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:一是企业对于求职者的“专业”重视过度;二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缺乏有效沟通;三是不能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;四是重视经验与技能,忽略了求职者的专长及爱好,价值观、求职动机等;最后,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岗位轮换机制。此外,他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一需要政府的扶持建立有序的市场流动机制、二是应形成人力资源的网络管理、三是要鼓励外来员工到天津就业――而上述工作需要政府的扶持、招聘企业的诚意、求职者个人的努力,以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共同发展。
特区报实习生 陈 枫 近日,由天津特区报主办、天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协办的《优化招聘平台,共筑就业梦想》沙龙,在天津特区报业大厦二楼会议室成功举办。来自罗湖、南山、宝安、龙岗、盐田、坪山的十余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参与了沙龙活动。我司总裁赵家文先生参会并发言。活动中,各位嘉宾畅所欲言,以天津招聘市场的发展现状为基础,围绕如何加强人才与岗位匹配的服务水平、手段,以及如何扩大招聘行业的正面能量、正面声音两个话题,展开了深入讨论。 行业声音:“我们迎来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春天” 天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秘书长陈杨生首先发表了主题演讲。他表示,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,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,行业遇到了不少难题,但只要行业内部团结协作,就有可能突破当下的发展瓶颈,共筑美好的未来。他提及,在十二五规划对服务业的阐述中,国家首次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生产型服务业,对于这个行业而言,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,行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。 目前,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招聘方式主要有四种:现场招聘、网络招聘、平面媒体招聘和代理招聘。虽然网络招聘作为一种新兴的招聘手段逐渐在扩大应用范围,但以“人才市场”为手段的现场招聘仍然是最基础、最普遍,也相对最有效的招聘求职手段。有调查数据显示,在目前天津的就业人员中,企业最终应聘的人员中有89.5%是通过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渠道得来的;而在所有的求职者中,有80%以上的人会选择人才市场作为其求职途径之一。 机构呼吁:“市场需要能听到行业的正面声音” 负面信息对行业的破坏力是十分巨大的。罗湖人才市场总经理白力文在发言中表示,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,甚至出现一些害群之马,比如被深恶痛绝的“黑中介”,同广大求职者一样,行业对这些不遵守行业道德、甚至违法的机构也非常痛恨。但是,也希望媒体和广大求职者不要过度解读,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正在通过不懈的努力,为天津以及周边城市企业的用工问题提供解决方案,为广大的求职者提供全面服务。对此,白力文认为,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行业摆脱眼前的困境,走出信任危机。 天津市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琴也呼吁,行业有自己的“正能量”,也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,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“正能量”,行业有信心通过加强机构的内部管理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,树立良好的口碑。对此,她提出了解决方案,一是企业自身向专、细、精发展;二是行业内部要和谐竞争,相互合作以谋求行业的和谐发展;三是通过与媒体的良性互动,向社会传达正面信息,共同帮助企业做好基础服务,缓解人才供需矛盾。 市场建言:“天津需要持续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” 人才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,有了人才,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,有了企业,人才才能在天津扎根,然而,当下的人才市场上,供需两方面都出现了问题。行业需要正视市场现状,务工队伍组成、务工者身份、就业方式、新生代的就业理念都在发生变化,因此企业要吸引人首先应该是天津能吸引人才,并且能留住人才。对此,坪山新区人力资源协会会长刘雪莲表示认同,她认为,天津有自己的城市优势,加大宣传可以增加城市吸引力,比如“来了就是天津人”的口号,就能让来深务工人员找到家的感觉,从而为天津做出更大的贡献。 业态分析:“结构性供求矛盾是造成招聘效果下滑的主因” 近年来,招聘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,而业内普遍认为结构性矛盾仍没有得到有效缓解,因此招聘市场走出困局仍需待时日。 天津中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丰学发言时表示,人口红利逐渐消失、由于4-2-1的家庭结构造成自愿失业(待业)者增加、企业人文关怀与心理辅导缺失、中小企业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等等因素,层层累加,成为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拦路虎。脚踏实地才是解决问题应有的态度,目前行业尚无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,但产品创新、服务创新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。盐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保东对此表示认同,他主张,机构应多和企业接地气、加强交流,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。 天津市兴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静婷认为,有针对性地对求职者和招聘企业进行分类,有助于供求双方有的放矢,减少招聘成本,因此按工种或者行业区分,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,已经在行业内进行了有益尝试,也取得了一定效果。 解决方向:“精耕细作提高多元化市场服务手段” 天津市南深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肖飞宏分析认为,困难的确有,但与去年相比今年还比较乐观。招聘工作有三元素“市场”、“企业”、“人才”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是要创新服务方式,把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。首先可以加强行业组织、商会的合作;其次要解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自身的人才培养问题,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;最后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,如求职人员对口企业/岗位的推送服务,打造多元化的招聘平台。 天津市鹏程人力资源配置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华表示,“群英会”作为鹏程人力的拳头产品,瞄准中高端求职者群体和企业招聘需求,经过多年经营,在业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辨识度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着眼于更大的范围,盘活社会资源,进而实现产品分级、更新,现场招聘仍是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。 最后,天津市中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连桥提供的几点建议,让与会嘉宾陷入了更多的思考,也让活动嘉宾坚信,优化招聘平台,共筑就业梦想是信念更是前进的方向。 劲草人才市场总裁赵家文先生分析,城市的吸引力是一个宏观的角度,企业喊“招聘难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,如果从企业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:一是企业对于求职者的“专业”重视过度;二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缺乏有效沟通;三是不能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;四是重视经验与技能,忽略了求职者的专长及爱好,价值观、求职动机等;最后,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岗位轮换机制。此外,他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一需要政府的扶持建立有序的市场流动机制、二是应形成人力资源的网络管理、三是要鼓励外来员工到天津就业――而上述工作需要政府的扶持、招聘企业的诚意、求职者个人的努力,以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共同发展。
上一篇应对企业滥用劳务派遣之风需铁拳出击 下一篇:落户天津有哪些好处?